新玩家小说网 > 穿越小说 > 七天拯救大明?我还是上吊吧 > 第901章 旨意南下
    十月初。



    锦衣卫千户王忠顺着运河来到了山东兖州府安平镇(今阳谷县张秋镇)。



    大运河历史上有一句名言:南有苏杭,北有临张。



    这里的张便是张秋镇。



    张秋最早叫“涨秋口”,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每到秋季河水上涨便会决口。



    明清时期,运河自张秋镇中直穿而过。



    《北河纪》中曾记载:岁漕东南以给都下,会通河实国家之气脉,而张秋又南北之咽喉。



    大明弘治七年,御史刘大夏治河之后赐名安平镇。



    由于并不是加急的旨意,所以王忠一行人走的不是很快。



    每天多则百余里,少则几十里。



    在抵达安平镇时已是傍晚。



    他们来到安平驿门口,发现门口只站着两个驿卒。



    他拿出勘合交给门口的驿卒并问道:“备五间上房,十三个人的饭。”



    王忠单独一间,其余十二个人住剩下的四间房。



    一个驿卒接过王忠递过来的勘合,走进驿站交给驿丞查验。



    驿丞查验无误后亲自来到外面迎接,:“几位上差请跟小的来。”



    勘合可以理解为一种高级别的出差凭证,凭借这个东西可以使用沿途的驿站。



    另一种级别较低的出差凭证叫驿符。



    如果驿站住满了人,手持勘合的人可以优先居住,而手持驿符的人则要搬出去或者换个地方。



    历史上的明朝后期,驿符被当成礼物被官员们送给亲属。



    《徐霞客游记》的作者徐霞客为了节省路费,就使用了大量的驿符。



    其实这也不能怪官员们没有规矩,因为他们把驿站视为一项官员的隐形福利。



    官员的亲戚朋友从外地来拜访的时候会带来各种土特产。



    俗话说礼尚往来!



    总不能让对方空着手回去吧?



    如果真的让对方空手回去,消息传出去,官员的脸往哪儿搁?



    可当时官员的工资不高,送值钱的东西送不起。



    送不值钱的东西又没面子。



    所以他们便把目光放到了驿符上。



    这玩意在市面上买不到,所以无法用金钱来衡量。



    于是驿符便被当成了礼物,大量赠送。



    由于驿站被大量无关人员占用,导致驿站费用居高不下。



    面对这种情况,历史上的崇祯决定对驿站进行改革。



    他并未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废除了驿站,而是精简驿站。



    据记载。



    当时大明朝取消了大约三成左右的驿站,每年节省了六十多万两白银。



    陕西被裁撤的驿站有很多,其中一个银川驿的驿卒被裁后失了业。



    后来他投身入伍,打算吃军饷活命。



    结果领兵参将克扣军饷不发。



    于是他一怒之下伙同其他人杀了参将和当地的县令,发动了兵变。



    他叫李自成...



    ......



    王忠等人走进驿站后发现驿站里很空,不但没多少驿卒,就连牲口也没有几头。



    要知道安平驿地处南北咽喉,驿站规模在全国都排的上号。



    就算今天没有多少官员入住,也不该只有这么点人和牲口。



    身为监察天下的锦衣卫,王忠决定问一问情况。



    他将驿丞召至身边冷声询问:“安平驿的是什么级别的驿站你我心里都有数,现在驿站里不但没多少驿卒,就连牲口也没有几头,你不打算解释一下吗?”



    驿丞丝毫不慌,朝着王忠施礼道:“回大人的话,驿站确实有不少驿卒和牲口。不过他们此时都不在驿站之中,而是去帮忙了。”



    “帮什么忙?”王忠有些不解,“没有命令,岂能私自离开驿站?”



    “是奉钦差王大人的命令去帮忙转运百姓。”



    “转运百姓?往哪里转运?为何转运?”王忠有点纳闷。



    “往范县和濮州一带转运!”驿丞回答:“那里遭了水灾,当地的榆园贼聚拢灾民包围了数个州县。后来朝廷来了一位负责诏安的钦差王大人,他亲自去叛军营中进行诏安。”



    “可惜啊!”驿丞叹气摇头:“一部分叛军拒绝诏安,连夜返回榆园。另一部分叛军虽然接受了诏安,但转头又跑回榆园复叛了。”



    王忠轻轻点头,表示自己早已知晓此事。



    身为锦衣卫千户,这种消息还是有权知道的。



    驿丞继续说道:“复叛的榆园贼回到榆园后并没有出兵攻打官军,而是在榆园附近开设粥厂赈济灾民。我们这里的百姓秋收之后便没了农活,为了节省粮食,他们纷纷前往榆园投奔叛军。钦差王大人听闻后不但不阻止,还让附近州县的差役,驿卒帮忙转运百姓。”



    “所以大人您才会看到驿站内驿卒少,牲口也没有几头的情况。”



    “嚯!”听完驿丞的解释,王忠差点惊掉下巴,“这也太离谱了吧?”



    “不离谱!”驿丞嘿嘿一笑:“濮州和范县差役们休沐(休假)之后为了节省口粮,也纷纷出城去粥厂喝粥。就连平叛的官军也时不时地集体换上便装,去粥厂吃饭。”



    “啊?”王忠愈发吃惊,“这...叛军也不辨别百姓身份吗?”



    “没人管这事,只要人去了就给饭吃。”



    “叛军到底有多少粮食啊?”王忠更加吃惊:“照这么吃下去,就算有十万石存粮也不够吃的!”



    “可说是呢。”驿丞也跟着感叹。



    “此地距离榆园有多远?”王忠突然问道。



    “约有六十里左右。”驿丞回答。



    “哎,”王忠叹气。



    六十里!



    一去一回就是一百二里,如果去喝粥的话要耗费一天的时间。



    他身上有旨意,不能耽误行程。



    打发走驿丞后,王忠等人吃饭休息一夜继续赶路。



    十月十五,王忠终于抵达南京城。



    他先是给南京吏部传达了捐官的旨意,然后找到南京锦衣卫打听巡盐御史宋权的动向。



    “宋大人不在南京,在扬州。”南京锦衣卫告诉他说。



    大明朝设立了六个都转运盐使司。



    分别是两淮,两浙,长芦,河东(山西),山东,福建等六个都转运盐使司。



    另外还在辽东设立煎盐提举司用于管理盐务。



    南直隶一带的盐商归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管理,而两淮运司的治所在扬州。



    为此,王忠不得不离开南京前往扬州。



    喜欢七天拯救大明?我还是上吊吧请大家收藏:(www.csw888.com)七天拯救大明?我还是上吊吧(丝袜小说网)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